目前疫情發展呈現什么特征?
為何頻繁檢出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
春節假期疫情會重來嗎?
……
你關心的這些問題
權威解答來了
目前疫情發展呈現什么特征?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
米鋒表示,我國境外輸入病例來源國家不斷增多,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近30天,累計新增本土確診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多數病例來自聚集性疫情,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并存的特征。
米鋒表示,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產品范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污染范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集裝箱。我們要繼續堅持“人”“物”同防,強化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和應急處置。
為何進口冷鏈食品頻繁檢出核酸陽性?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解釋了兩個主要原因。
李寧稱,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于新冠疫情暴發期,各種物體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另一方面,各部門、各地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近期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抽檢,隨著檢測頻次、頻率以及覆蓋范圍的增加,發現陽性的概率也就增加。
李寧指出,這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我國在加強物防方面采取的措施非常有成效,經過加大監測以及其他措施發現問題,及時應對處置,從而降低新冠病毒傳播的風險。總的來看,陽性率也是比較低的,截至目前全國抽檢監測的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
冷鏈食品表面消毒后安全嗎?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說,感染風險在流通而不在食物。當前冷鏈食品包裝表面消毒,是為了預防流通環節可能面臨的感染風險,消毒后接觸食品包裝表面,是安全的。
消毒可將新冠肺炎病毒滅活,但是病毒核酸仍可能存在,若核酸檢測呈陽性,不必過度緊張。
完全避免零星散發病例有可能嗎?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隨著全球疫情日趨嚴重,國內發生一些零星散發的病例也是常態化防控中的常見現象,如果想完全避免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把聚集性的散發事件減少。這些措施包括幾個方面:
第一,把常態化防控措施落實落細落地。這些措施落實落細落地就能夠減少疫情的發生。
第二,加大監測檢測力度。一旦發現污染,一旦發現有人感染,第一時間能夠發現出來。
第三,一旦出現零星病例,很快采取措施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隨著高風險人群的識別,應急性的疫苗應用也可以預防類似現象的發生。這一系列的措施能夠幫助減少零星病例、聚集性疫情的發生。
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還是我們強調的要堅持常態化防控,這些措施包括減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尤其到了冬天,很多環境通風不好,包括居家通風、乘坐公共交通以及在電梯這些通風不好的環境里一定要戴口罩,這些措施只要堅持到底,感染風險就會減少。
春節假期疫情會重來嗎?
吳尊友稱,進入冬季以后,應該說全球疫情形勢不樂觀,全球面臨著大考,中國也面臨著大考。零星病例發生是常態化防控下的正常現象,在過去11個月我們經歷過,也取得了成功。特別是像國慶節有6億到7億人的大流動,沒有出現疫情反彈。現在進入冬季,接下來又是春節的人員大流動,只要人群中沒有感染者就不會發生重大的疫情。
吳尊友指出,總結過去11個月的經驗,我們有信心防止出現疫情卷土重來,防止出現2020年年初那樣的嚴重疫情。做到這些還是要把科學防控的措施綜合應用,概括起來是科學防控、精準施策、集中發力、突出重點,使得我們的防控措施“精準狠”,能夠及時發現,能夠第一時間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
來源: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